top of page
FB.png
LINE.png
IG.png

台灣松澤防震設備股份有限公司
統編:42945711
電話:(03)925-5899
​地址:20011 宜蘭縣宜蘭市宜科南路7號 (宜蘭科學園區內)
郵件:Matsuzawa02@taiwan-matsuzawa.com.tw

大都更時代來臨,你的新家有規劃到耐震嗎??

  • a0955431522
  • 9月12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9月18日

恭喜你,終於等到都更了!

不管你是等了五年還是十年,這份屬於你與家人、鄰里的共同成果,值得慶祝。未來你將住進電梯新大樓、有地下停車場,甚至可能還多分一戶出租。從一個沒有公設的老透天,變身為現代化的集合住宅,這是一個跨世代的里程碑。


但在欣喜之餘,心中是否也浮現這個疑問:「我這棟新蓋的大樓,真的比以前更安全嗎?」


⚠️地震的現實不能只靠新大樓


大家常以為,只要是新蓋的房子,就一定比舊房子抗震。但事實上台灣屬於地震頻繁的地帶,且地震能量與破壞型態不一樣,單純的「耐震設計」已經不是唯一選項。現代建築更進一步發展出「制震」與「隔震」的概念,目的是讓建築在地震來臨時,除了不倒,更要「保命」、「保屋」、「保資產」。


你知道你家是「耐震」、「制震」,還是「隔震」嗎?


這三者雖然聽起來相似,實際功能與成本差異很大:


🔴耐震:建築本身結構強度足夠,能承受地震力,但震動仍會傳導至屋內。

🟡制震:在結構中加入吸震裝置(如阻尼器),減少地震能量對樓板與牆體的影響。

🔵隔震:在建築與地面之間設置隔震層,讓地震能量不會直接傳遞到建築主體,是目前最先進也最能保護內部財產與人身安全的方式。


如果你的建商有幫你做了這件事——恭喜你👍


回頭翻翻建案資料,或者問問營造或設計團隊,發現你的新家其實不是只有耐震而已,而是加入了「制震設計」或甚至是「隔震系統」,那真的要恭喜你!

因為這代表,你家的安全多了一層主動式防護網,尤其對於都更戶來說,這不只是保命,更是保住你辛苦一輩子換來的資產完整性。


這不是「科技炫技」,是對未來的負責


我們常說買房是人生最大投資,但很少人會把「抗震能力」列入購屋清單。事實上,從2016年美濃地震以來,每一場地震都在提醒我們 #不是每一棟新房子都能安然無恙


想想看......若未來真的遇到大地震,這間剛落成的新家是否還能住?是否要重修?是否會變成政府鑑定的「需拆除建物」?


與其日後煩惱,不如一開始就關心「建築是否有做對的抗震規劃」。

「傳承」的關鍵,不只是坪數與產權,更是「保值」


對許多都更戶來說,這棟新家可能不只是給自己住,還要傳給孩子、孫子,甚至變成一筆穩定的長期租金收入。不過,若因為一場地震房子毀了,這份資產就會瞬間歸零。


💰真正的資產,不只是有價值的房子,而是能持續存在的房子。


如何確認你家有沒有耐震進化?


這邊提供幾個實用小提醒:

1. 回頭看看建築技術說明書(尤其是結構篇)

2. 詢問建設公司或總幹事,是否有制震或隔震裝置

3. 關注「是否有投入非結構性防護設計」,例如樓地板隔震、牆體減震等

4. 日後若打算換屋或購買預售屋,也能列入評估標準


這是為你與家人留下的「穩固的承諾」


大都更時代是城市轉型的黃金機會,讓我們不只是住得更漂亮,而是住得更安心。當別人還在比中庭、比公設、比交屋禮,你已經多想一步:我的新家,能不能真正抗住一場大地震?


如果可以,那真的值得給自己拍拍手。這不是多花錢的選擇,而是多一層責任的體現。


願你住得安心,也住得長久❤️

ree

 
 
 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